索引号 | 640201001/2022-00043 | 文号 | 石政办发〔2022〕17号 | 生成日期 | 2022年03月02日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所属机构 | 石嘴山市政府办 | 责任部门 | 石嘴山市政府办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石嘴山市商贸流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驻石中央、区属各单位:
现将《石嘴山市商贸流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石嘴山市商贸流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前 言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加快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乃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十四五”期间,做大做强全市商贸流通业,是增强消费拉动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提升全市服务能级、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石嘴山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重要路径。
本次规划范围为石嘴山市域,即石嘴山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实现全域统筹。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规划的对象为重点商业街、城市综合体和大型购物中心、工业品交易市场、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及其他商贸流通业服务设施。
本规划依据《“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商贸流通发展“十四五”规划》《石嘴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规划编制。
目 录
(五)落实安全保障 34
石嘴山市成立于1960年,位居宁夏最北端,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西踞银川平原北部,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因煤而立、因工而兴。黄河流经全市,是西北与华北地区的结合部和连接两个经济区的交通枢纽。石嘴山市现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共有16个街道办,20个乡镇,总面积5310平方千米,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石嘴山市全市常住人口75.14万人(大武口区常住人口29.83万、惠农区常住人口17.89万、平罗县常住人口27.42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92%。
“十三五”时期,是石嘴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的五年,也是石嘴山商贸流通业砥砺奋进、逆势增长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基本实现了“十三五”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41.62亿元,较2019年增长6.0%,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06元,增长4.3%;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865元,下降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58元,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079元,下降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5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595元,增长0.7%。
表1.—1“十三五”期间石嘴山市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指标名称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369.90 | 391.60 | 447.05 | 480.18 | 511.24 | 541.62 |
GDP增长率 | — | 6.1% | 6.7% | 7.6% | 7.0% | 6.0% |
其中:第一产业(亿元) | 25.87 | 25.72 | 27.42 | 30.22 | 28.69 | 37.27 |
第一产业占GDP比例 | 6.99% | 6.57% | 6.14% | 6.29% | 5.61% | 6.9% |
第二产业(亿元) | 181.02 | 185.02 | 220.81 | 233.91 | 249.01 | 259.21 |
第二产业占GDP比例 | 48.94% | 47.25% | 49.39% | 48.72% | 48.71% | 47.9% |
第三产业(亿元) | 163.01 | 180.86 | 198.82 | 216.04 | 233.53 | 245.14 |
第三产业占GDP比例 | 44.07% | 46.18% | 44.47% | 44.99% | 45.68% | 45.2% |
常住人口(万人) | 78.80 | 79.51 | 80.29 | 80.44 | 80.59 | 75.14 |
户籍人口(万人) | 74.53 | 74.65 | 74.45 | 73.90 | 75.34 | 70.31 |
城镇居民人口(万人) | 58.06 | 59.17 | 60.42 | 60.53 | 60.72 | 58.55 |
农村居民人口(万人) | 20.74 | 20.35 | 17.91 | 19.91 | 19.88 | 16.59 |
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元) | 47402 | 49471 | 55948 | 59745 | 63494 | 7208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91.31 | 96.7 | 104.84 | 108.89 | 113.55 | 104.4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 — | 5.9% | 8.3% | 3.9% | 4.3% | —8.0%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4168 | 25970 | 28186 | 30583 | 33016 | 34158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 13422 | 14437 | 16947 | 18778 | 19481 | 19079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0644 | 11829 | 12880 | 14000 | 15163 | 16405 |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 8210 | 8469 | 10845 | 11468 | 11513 | 11595 |
进出口总额(亿元) | 22.09 | 22.4 | 36.6 | 46.8 | 43.7 | 39.01 |
进出口总额增长率 | — | 1.4% | 63.39% | 27.86% | —6.62% | —10.7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量(亿元) | 27.65 | 29.7 | 29.77 | 20.73 | 19.13 | 20* |
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亿元) | 2.23 | 2.7 | 5.5 | 10.2 | 12.28 | 80* |
接待国内游客总量(万人次) | 287.09 | 285.91 | 327.42 | 350.75 | 397.65 | 237.32 |
旅游收入(亿元) | 16.59 | 19.48 | 23.89 | 22.69 | 24.55 | 15.29 |
数据来源:石嘴山市统计局,2021.6
因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多项数据均有下滑或增幅较小情况,不能客观反映现实情况。电商交易总额2020年统计口径发生变化。与之前年度不可比。
内贸流通取得新成果。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战略举措,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16年至2019年,全市社消总额年均增长6%,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市社消总额较2019年下降8%。“十三五”期间,全市重点培育发展大型商业广场、特色商业街区、功能性商贸集聚区。建成石嘴山万达广场、义乌小商品批零中心、大武口名小吃一条街、农副产品一条街、旅游产品一条街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对大武口步行街、平罗鼓楼步行街、惠农东大街进行了提升改造。建成11家“菜篮子”连锁超市;新建宁北鲜批发市场、大武口隆湖六站移民市场,提升改造了黄渠桥农贸市场、安乐桥农贸市场和食品加工中心,初步形成覆盖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以餐饮消费为主的黄渠桥特色商贸集聚区被评为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市现有自治区级绿色餐厅(饭店)9家,获得黄渠桥羊羔肉地理标志产品美食店的餐饮店11家。
物流体系达到新高度。富海物流、宁夏陆港物流获得全国多式联运试点;宁夏然尔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星月安顺获评国家4A级物流企业;晟晏、宁夏富海物流等铁路专用线建成投入运营;一礼生鲜、鲜到伊城等冷链建成投用;开通至天津港和曹妃甸港示范线路,业务辐射6个国际城市、7个国内城市;石嘴山海关正式揭牌,对外开放、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共实现口岸报关6959单,进出口货值7.5亿元,缴纳关税3.8亿元。
外贸发展开创新局面。大力推进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202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39.01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76.6%,年均增长12.05%。截止2020年末,全市进出口经营备案的企业1201家,2019年以来与4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贸易往来,贸易额共计12.68亿元,增长2.89%。“十三五”期间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各类展会58次,重点推介石嘴山市出口特色产品,开展对接洽谈20场次。
开放平台实现新突破。2019年,石嘴山市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截止2020年末已经实现入区保税分拨锰矿石2万吨、钽矿石180吨、木材1400吨。口岸实现报关1194单,进出口货值2.5亿元,缴纳关税1.2亿元;积极对接引进外商企业2家、内资企业5家入驻开展业务。西北矿产品交易中心建成投用,开通宁夏唯一欧洲货运班列,共发运俄罗斯回程木材班列6列,中亚建材出口班列3列,实现石嘴山至中亚班列常态化运营,开通国内首列石嘴山至几内亚国际多式联运班列。
电商产业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57.65%。2020年,电商交易额突破80亿元。平罗县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网络经济产业园、优宜家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投运;开展“扶贫带头人订制班”等电商培训课程50多期3350人次;成功举办“跨港通杯”中国电商讲师大赛西北区域选拔赛暨宁夏首届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参加“阅宁夏鉴优品”电商节活动,获评明星产品4个,明星电商企业1家,新电商达人3人,电商应用创新案例2个。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20个,培育快递物流企业37家,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物流服务体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加快谱写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石嘴山篇章作出新贡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记初心使命,以高品质生活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商贸流通业服务民生、改善民生能力,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便民利民服务品质,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区域协同。坚持区域协调、错位发展,突出石嘴山地域文化特色,明确石嘴山市商业重点发展方向,统筹城乡商业设施布局和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引导商业空间合理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以新供给引领新消费,以新零售激发商业转型升级新动能,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强化商贸服务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成果,以二三产业相融合、商品服务相融合、内贸外贸相融合、线上线下相融合、商旅文体相融合为重点,拓展发展平台、增强服务功能,在中高端消费、对外贸易、生活服务、首店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坚持科学引领。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满足社会经济近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对标先进消费城市,充分考虑新技术和新模式对石嘴山市商业发展影响因素,形成石嘴山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消费市场扩容升级。通过提升传统消费,拓展农村消费,打造品牌消费,培育新兴消费,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消费潜能有效释放,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42亿元,年均增长达到6.5%。
构建便捷顺畅的物流体系。以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城市为引领,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统筹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提质,着力强化物流辐射带动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和消费需求,突出自身优势,畅通东西、辐射南北,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到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以上。
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杠杆优化外贸产业结构,用好中阿博览会、进口博览会等平台调整进出口产品品类,推动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为石嘴山综合保税区,争取惠农陆路口岸纳入中国(宁夏)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我市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外仓的建设,引导企业抓住RCEP签订机遇,激发企业活力,提升发展质量,增强链接全球能力。到202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突破57亿元,年均增长8%。
加快电子商务提质增效。把电子商务作为推动“互联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打好电子商务产业配套组合拳。到2025年,网络交易额突破11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5.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
到2025年,全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建成。多层级消费体系更加完善,消费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专栏2—1 石嘴山市“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主要指标 |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541.62 | 740 | 6.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04.46 | 146 | 6.5% |
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39.01 | 57 | 8% |
网络交易额 | 亿元 | 85.15 | 110 | 5% |
网络零售额 | 亿元 | 4.47 | 5.7 | 5% |
构建多元化商业网点体系。根据城市发展历史、商业建筑总量、服务覆盖范围、商业综合功能和未来发展,以及各个特定区域的区位条件、资源基础、商业影响力与发展潜力,商业网点发展规律以及城市发展趋势,规划兼顾特色商业街、重点发展地区商业和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引导。大武口区核心区域以调整、改造、提高为主,提升商业设施品位,增强城市繁荣繁华气息,推进经营结构调整,拓展新型的经营服务领域,形成服务全市、辐射周边区域、充满活力的商业区。惠农区依托陆路口岸辐射优势,吸引社会投资进入,完善保税仓储、物流配送、加工、进出口贸易、物流信息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区功能,提高商业集聚程度,提升商业设施品位。平罗县加快以工业、特色农业、商务休闲和生态旅游为主的生态经济产业区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区域商贸中心功能,加快以提升核心商圈、区域商圈功能调整、业态创新为主,建设县域商业体系,促进城乡消费共同繁荣。依托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一批中高端线上营销产品,提升农村电商品牌效应。
专栏3—1 优化城市商贸流通网络 |
提升商业中心发展能级。以游艺东街为主轴的都市级商业中心,规划期内以提高商业集聚度、提升商业设施品位、增强城市繁荣繁华气息、推进经营结构调整、打造差异化定位为主要任务。降低综合百货比重,加快推动百货商厦错位经营,成为不断积聚时尚消费、流行品牌,吸纳超广域消费群体的区域。同时探索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体验式智慧商圈,促进商圈内不同经营模式和业态优势互补、信息互联互通、消费客户资源共享,构建以中档消费为主、中低档消费为辅,覆盖广域性消费群体的商业中心。加快相关配套街区的开发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性、体验式消费。 大武口区万达区域级商业中心:明确自身定位,加强招商引资,结合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重点围绕年轻消费群体,打造以中档消费为主,现代化、综合性程度较高的城市综合性商业中心区。 惠农区东大街区域级商业中心:加快推动传统商贸提档升级,提升消费档次,激发发展活力。支持商贸企业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打造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贸综合体。 平罗县鼓楼步行街区域级商业中心:以增加消费有效供给为重点,提升服务品质,加快形成规模化发展,丰富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活跃增长。汇融新天地区域级商业中心:增加周边街道、建筑亮化工程,加强商业综合体、公园水系及周边餐饮娱乐的联动性,打造夜间消费集中地,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购物街区升级改造。围绕游艺东街等有一定客群基础的商业街区,试点推进大武口区“5G+未来商超”建设,打造集合全息投影、VR虚拟现实、5G和大数据技术的未来商街,塑造“购物未来感”现代购物街区。打造大武口凉皮文化美食街,通过体验、布景等灯光亮化生动再现大武口凉皮文化历程,提高场景化体验感,增强顾客消费粘性,形成宁夏热点旅游IP,最终塑造集“凉皮文化”“场景体验”“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夜间旅游“网红打卡”地。 |
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顺应市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加快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增强县城商业的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把乡镇打造成服务周边的重要商业网点,积极推进村级商业规范化建设,加强县域商业市场主体培育。着力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水平,加快补强冷链物流短板,加强农产品流通与城市市场的对接,保障农产品运输快捷高效畅通。支持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切实解决快递配送问题,加快提升电商产品质量和标准。积极对接自治区对口厅局争取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分年度实施红果子镇、城关镇、姚伏镇及隆湖移民区等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严厉打击各类侵权假冒行为,确保农村商业经营场所安全,持续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推动县域消费环境优化完善。
专栏3—2 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 |
激发农村电商“源动力”。立足本地优异资源,对地域特色农产品进行充分挖掘,重点围绕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肉羊、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扶持符合本地特色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宣传使用“珍硒石嘴山”农产品公用品牌。强化精准营销服务,综合利用扶贫频道、直播带货、口碑传播等营销手段,打造石嘴山特色农产品“爆款”,提升农特产品牌网络影响力,加快推动农产品上行销售。此外,定期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等活动,同时,积极组织企业或特色产品“走出去”,推动石嘴山市各区县特色品牌、供应商、消费者实现产销对接。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对大武口区百花市场、隆湖一站、隆湖六站农贸市场、惠农区礼和乡农贸市场、红果子镇农贸市场以及平罗县富乐民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姚伏农贸市场、红崖子乡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重点围绕提升市场服务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市场功能区域划分等方面。 |
提升供应链末端惠民服务水平。完善便民商业设施,以先进的业态、完善的组合和优美的购物环境,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发展新型社区商业运营管理团队,开展社区商业专业化组织、管理。优先商业、餐饮、配送等连锁品牌便利店入驻社区,支持连锁品牌企业整合现有城乡社区便利店,提质社区便利网点结构与服务,推进社区商业向精细化、品质化转化,促进消费升级。促进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品牌企业进社区,构建“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社团微信群等,打造智慧社区微型商业圈、城市居民“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解决农村居民“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满足城乡居民便利消费、品质消费、智能消费。
专栏3—3 建设末端商业服务体系 |
建设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按照“方便居民服务、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加快社区商业中心建设,鼓励连锁经营,建设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弥补公共配套与空间品质短板,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公共空间人性化尺度,激活公共文化建设,强化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认同感。从对大武口区、惠农区及平罗县社区商业网点的现状分析来看,规划期内对社区商业中心以改造提升为主。重点加快空间布局和业态结构优化提升,提高社区商业服务网点的集聚度,实现居住区和社区服务网点的有效结合,提升社区商贸流通业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此外,还要通过打造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着力提升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用现代化手段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促使社区商业迈上新台阶。 打通快递下乡“最后一公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快递下乡“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调动地方资源修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加大道路基面和覆盖率,完善物流冷链运输设施,切实提高运输效率。新建一批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与现有物流服务节点,在市、县、乡镇、村之间形成连通的服务体系。建立区域性快递集散分拨中心,避免重复运输、资源浪费等现象,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建设品牌连锁便利店。引进品牌化连锁企业,利用各类临街房屋、办公用房、仓库等社会资源及现有的商业资源,新建、加盟、改造一批品牌化、便利化连锁便利店(每年最少5家),优化商品供给,创新经营方式,鼓励便利店发展网络营销,社区团购、网订店取、即时配送等新兴模式,提升消费便利化水平。 |
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主要消费区域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信息化便利化水平。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数字化交易配套服务设施,创新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强化配套功能,为商贸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完善市内主要消费区域的交通站点建设,优化交通设施布局,推动交通枢纽到主要商圈、景区交通方便换乘、高效衔接,结合公共交通建设商圈立体慢行交通系统。加快推进以5G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商圈、景区(点)、交通枢纽、宾馆饭店等主要消费场所区域光纤宽带、无线网络、5G信号等全覆盖。
加快推进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加快专业市场功能布局,推进专业市场向大市场迭代升级。积极引导传统商户转型,鼓励专业市场建设网上商城,建立电商专业平台,拓展发展空间,致力于形成立足宁夏、辐射西北的综合性专业市场。开展二手车交易和现代化再生资源划行归市,改造提升大武口区潮湖村废旧物资交易市场,规范提升惠农区红果子汽车配件加工产业园、宏特再生资源市场。拓展专业市场合作交流渠道,重点围绕大武口银城国际装饰城、惠农区万宇商业广场、平罗县石嘴山国际建材城、宏泰商业广场等建材或综合性商业广场,积极推介石嘴山专业市场发展情况,抓好大市场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加强与周边相关市场行业发达城市的合资合作,大力引进旗舰企业和基地型项目,力争向有地方特色、满足居民更高消费需求的方向发展。
专栏3—3 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工程 |
提高现有空置市场的利用率。将设施陈旧、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老旧市场商户统一搬迁至设备设施完善的现有空置市场。将分布在城区内的小规模二手车个体户引入石嘴山万博国际汽车城、引导装饰材料商家入驻石嘴山国际建材城等。 再生资源市场升级改造。扩大规范性再生资源经营主体,改造提升大武口区潮湖村再生资源市场、惠农区宏特再生资源市场、平罗县金源、新茂再生资源市场,对现有市场布局进行规划改造,同时完善市场内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促进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化发展。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建设。规划建设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引入专业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大力支持报废汽车拆解经营行为,促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市场化、专业化发展。 |
商贸旅游业融合联动发展。加快商贸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以石嘴山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围绕工业遗产资源,打造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研发制造,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内涵,解决供求矛盾,实现旅游和商贸的双促进和双提升。开发购物旅游,以商贸业带动的购物旅游为切入点,完善旅游功能,提升商贸购物环境,以游兴商,带动生态农业、民俗文化、历史工业遗迹等旅游业态的联动发展。发展旅游购物,依托商贸街区、大型商城、文化中心、旅游会展等设施场所,打造一批知名的特色旅游商业购物街区。打造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完善提升在中心城区内外呈网状分布的、具备跨区域辐射能力的特色商业街区,对华祥美食街、阳光夜市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商、旅、文、体、娱融合的特色街区和夜间经济亮点,使其成为满足目标消费者或游客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观光等需求的城市商业区域。丰富石嘴山商业文化,重点引导文化用品、休闲娱乐、服饰、旅游纪念品和餐饮休闲等符合现代消费趋势的商业特色街。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商业街,要保护、开发其文化价值,促进传统特色与时尚消费的协调;加大保护老字号店铺,限制发展破坏文物和影响文物景观的商业网点。加快推动黄渠桥特色美食街区改造提升、特色街区建设、平罗县步行街消费环境提升等,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丰富业态结构,提升购物、餐饮等传统业态,布局体验式、互动式新兴业态,增强休闲娱乐功能。通过整合区域文商旅资源、优化文商旅产业空间布局、创新文商旅融合产业链、设计文商旅特色产品、打造文商旅产业融合平台等,努力培育争创更多区级、市级高品位步行街,培育集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非遗传承等多种业态的特色街区,完善特色农副产品、名小吃等特色街区服务功能,提高品牌集聚度、消费便利度、市场繁荣度,增强消费吸引力、商业竞争力、街区凝聚力,建成商业特色样板街。
推动餐饮酒店企业品牌化发展。保持现有海底捞、必胜客等知名餐饮品牌稳定经营,新引进一批知名品牌,增强品牌消费聚集效应。举办“大武口凉皮节”等活动,打造“五湖四海石嘴山宴”“大武口凉皮宴”“黄渠桥羊羔肉”等特色餐饮品牌。提升餐饮消费吸引力,开发一批特色菜品、招牌菜品,提升“三住宅”“一棵树”“三栋楼”等美食系列品牌。鼓励引进区域龙头餐饮企业走进来,发展连锁经营,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品质突出的餐饮企业。加快新兴餐饮业态创新发展。加快中央厨房及追溯配送体系在机关及高中院校食堂推广建设、德美斯物流园“司机之家”建设、“新农创”科技创业园、一礼生鲜储备及冷链配送一体化等项目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模式,鼓励线上线下体验服务、个性需求定制服务。做好知名酒店品牌引进行动,将引进、合作知名酒店品牌作为加快我市酒店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有针对性地引进知名酒店品牌集团进驻管理,发挥品牌酒店在提升酒店影响力、培养人才、开拓市场、优化管理、环境营造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加快本土酒店品牌培育行动,依托基础较好的本土酒店品牌,鼓励强强联合,实施合作模式,创新培育具有石嘴山市特色的酒店样板。
多措并举促进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商圈、特色街区、旅游景区、文化休闲广场等餐饮商家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延长夜间营业时间,丰富“夜游、夜娱、夜食、夜购”等消费业态,构建“城区、街区、景区、商区”四位一体的夜间经济体系,培育多个夜经济生活集聚区、夜间经济示范街、特色消费商圈、夜间经济示范点(网红打卡点)等,引摊入市,围绕步行商业街区、夜间生活聚集区,鼓励商家走上街头,为商贸流通发展增添“烟火气”。
积极打造品牌展会。争取建设石嘴山市会展中心,发挥石嘴山市区域及产业优势,重点围绕生态工业文化旅游、葡萄酒、富硒农产品、种业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积极培育历史文化、农产品和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为主题的展会,大力拓展宁字号、珍硒石嘴山、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等会展品牌。策划与培育中国(石嘴山)工业文化旅游博览会、宁夏种业博览会、文化旅游节等特色品牌专业展会及活动;积极推进会展业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际跨国会展公司、国内知名会展企业到石嘴山市建立中外合资、合作的会展公司。着力培育和扶持各类会展专业公司,打造会展企业集团,并围绕会展专业公司和企业集团发展配套企业,带动中、小型会展企业发展,培育多种会展市场主体。
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业发展。培育家政服务业市场,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政服务企业,鼓励各类投资者采用独资、合资、合作、合伙等方式,从事家政服务业经营。扶持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性强的家政服务企业,树立劳务品牌。依托行业协会,逐步建立家政服务行业标准和规范。积极推进家政服务行业诚信建设,依法将服务经营者和提供者诚信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推进家政服务业职业化、规范化发展。将家政服务业经营管理和专业人员培养纳入专业技术人才中长期规划。
加快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流通,构建绿色流通体系,促进绿色健康消费,将绿色发展理念和行动融入生产生活。促进商贸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降低流通全程的能耗和排放,提升节能、环保增效的绿色流通水平,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倡导城乡居民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商场、绿色供应链试点企业等绿色流通主体培育行动,促进商贸流通业企业经营绿色商品,实施绿色流通,促进绿色循环消费。倡导商场、酒店、超市、餐饮等企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推行共享经济,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发布绿色流通、绿色消费促进政策,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让绿色消费新理念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增强企业实施主辅分离的内生动力,从石嘴山市产业结构特点出发,鼓励大型工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把运输成本较高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进行分离,设立独立核算的物流、运输、仓储公司,在保障企业自身物流服务的同时,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面向社会承接业务;引导工业企业设立独立核算的贸易和营销公司,统一采购原材料及其他辅料,集中进行产品销售,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销售公司、贸易公司、国内外知名品牌经销(代理)商等服务业贸易企业;以及将工业企业中的网上贸易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分离出来,成立独立核算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鼓励小型企业实施“退二进三”,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专栏3—4 多业态产业融合 |
“旅游+商贸”。重点发展高品质旅游及深化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挥政策规划导向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在体制机制上加快推动旅游商贸融合发展;依托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商贸旅游各要素分割,在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发展要素上实现共享共用。培育大型旅游商贸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深度推进旅游商贸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整合利用各方社会服务力量,不断提高中小旅游商贸企业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活力。充分发掘全市煤矿工业遗址资源,做好弘扬黄河文化的文章,打造黄河百里文化旅游长廊,扶持壮大民宿产业,加快4A级景区联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提速发展。打造集产教融合综合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星空民宿户外拓展基地、特色工业风格街区为一体的西北梦想小镇,与兰山小镇一期衔接,丰富小镇的业态,主要引进非遗产品、特色餐饮、儿童娱乐、舞台剧等资源进驻。 “餐饮+商贸”。打造美食品牌,通过美食吸引消费者,培育一批地方风味特色菜、地方特色小吃和特色餐饮名店,加强国内外知名品牌餐饮企业引进。开展美食相关活动,做大宁夏大武口凉皮节、阳光文化美食节、黄渠桥美食节等系列扩大消费活动等活动,在大武口步行街、兰山小镇等网红市场,打造“大武口凉皮”老字号,将大武口凉皮文化与时尚网红元素相结合,提高凉皮老字号在抖音等短视频媒体的知名度、曝光度,让“大武口凉皮”老字号成为宁夏知名网红打卡地,推动大武口凉皮品牌化、时尚化。依托大武口区工业旅游集聚区和自治区绿色商场显著优势,重点引进知名餐饮品牌,打造石嘴山市独具特色的具有工业旅游风格的绿色餐饮项目。 “夜经济+商贸”。通过鼓励夜间消费业态,规划夜间消费场所,拓展消费时间,提高石嘴山消费竞争力和吸引力。通过开夜市、夜间节庆及演出活动、景区夜间游览、延长场馆夜间开放时间、激发古镇和乡村夜间活力等方式促进夜间消费。在万德隆、汇融九街、阳光商业广场、百花市场、万达广场等商业圈中开展夜间餐饮多元消费活动,打造一批夜间餐饮集中区、集聚区。拉动消费发展经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打造石嘴山“宁夏不夜城”,重点结合酒吧、电影院、夜市、KTV等夜经济消费业态,规划打造石嘴山“宁夏不夜城”,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强化区域联合,以文化驱动、跨界联动、亮化拉动、演艺生动的“四动模式”,形成宁夏不夜城旅游闭环。 “会展+商贸”。大力发展会展产业,通过会展业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商贸流通业也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在双循环新经济格局背景下,促进会展业与相关商贸流通业协同发展,提高会展经济活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内循环。 家政服务企业品牌打造行动。培育一批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家政服务业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家政服务示范社区,培育一批家政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一批家政服务业知名品牌,提升家政服务企业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优化家政服务业营商环境,扩大家政服务消费市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青年、城乡妇女、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结业困难人员,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和返乡创业培训等专项培训,壮大家政服务业职业人员队伍,提升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素养。加大宣传,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家政服务业社会认同感。 |
聚焦商贸流通发展数字化、互联网化、智能化新趋势,推动跨界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加快促进数字化新场景在商务领域的深度应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强化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撑。
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鼓励传统零售企业拓展线上业务,支持自建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完善网络营销渠道。推动生活服务业在线化发展,加快移动电子商务在购物、服务消费和交通、医疗、教育、旅游、养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支持探索“互联网+会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会展新模式,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会展流程、强化会展体验。
发挥数字商务引领作用。实施数字兴商计划,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惠民惠企行动,积极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优势特色产业领军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牌打造、仓储物流、推广营销等电商全渠道供应链。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改造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提升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水平,建设自有核心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基地),提升农产品电商化水平。培育壮大特色电商主体,带动特色产业创新升级。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等新业态。
大力发展智慧商务。加快智慧商区(圈)、智慧商街建设,打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突出、高端要素集聚、产业生态一流、创新应用广泛的智慧商务区域城市。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强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在商务领域的渗透和应用。支持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市场商务活动与政府监管服务深化融合。加快普及智慧商务理念,增强政府、企业和相关组织的智慧商务意识。
加快数字化发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商务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商务领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升商务发展能级。构建与数字商务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和监管体系,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健康发展。
专栏3—6 商贸数字化转型发展工程 |
石嘴山电商培训孵化中心。围绕本地电商发展需要,打造具备电商孵化、直播培训、人员培训、电子营销策划、产品展示、数据采集统计等功能的电商培训中心。为本地农特产品销售培养网络营销团队人才,助力进一步拓宽网络销售渠道,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建设大武口区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针对大武口区本地电子商贸企业销售、成交量等关联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与挖掘工作,精准显示各项电子商务发展指标,实时掌握本区电子商务行业动态,为政府部门及企业制定电商相关政策、规范提供数据支撑。 佰德隆“新零售+”生活超市项目。在大武口区和平广场负一层建设佰德隆生活超市“新零售+”建设项目,面积11000平米,打造集生鲜、食品、百货、洗化+宁夏优品馆(电商助农、消费扶贫、线下体验、直播带货)+物流配送+休闲娱乐等多业态为一体的综合型“新零售+”超市,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顾客体验度,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对时尚购物的追求。 |
加快完善现代物流网络。巩固与天津港、曹妃甸港等沿海港口的合作,强化与乌力吉口岸、策克口岸的通关协作,加快国际公铁、铁海联运通道建设,争取扩大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煤炭、矿石、木材进口业务。优化提升惠农口岸和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物流、仓储、金融、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货物集散、保税加工等口岸经济,打造陆港现代物流集聚区。探索在边境、沿海口岸设立飞地物流园区。结合石嘴山市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在乌力吉口岸建立飞地保税仓储区域,更加便捷进口煤炭、矿石等原材料;支持石嘴山市与阿拉善盟联合打通乌力吉至苏宏图铁路线和查干德尔斯至吉兰泰铁路建设,确保煤炭等资源直达宁夏。推进宁夏建龙钢铁铁路专用线、石嘴山煤炭交易中心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大宗货物“公转铁”,提升通道运输能力。建设石嘴山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完善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惠农陆路口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依托国际铁路运输通道,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搭建国际物流平台。
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依托我市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仓储配送资源,重点发展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城市社区及村级配送服务网点,建立高效便捷、覆盖全域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动跨部门协作,促进农村客货邮快融合,鼓励交通、物流、快递、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渠道和服务,整合日用消费品、农资、农产品等农村商贸物流资源,建设双向村级配送服务网点,打通工业品、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
提升专业物流服务能力。实施供应链物流培育行动,依托星月安顺、大地通达、宁夏易丰快成等物流企业,建立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突出的网络货运平台,打造1—2个供应链管理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采购、仓储、配送、信息和金融服务等供应链集成服务。围绕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等产业,加大在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冷冻、冷链运输、信息化等方面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网络。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经营模式创新。
创新赋能物流降本增效。围绕装备制造、矿产能源等重点产业基地,构建从原料供应、加工制造到销售服务等一体化工业物流体系,发挥物流业提质降本增效功能。支持物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构建集收储、分拣、冷链运输、线上线下交易于一体、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推动线上信息与线下实体融合发展,提升物流综合服务效率与效益。借助数字智能物流园、京豪数字物流综合产业园、大宗商品综合性智慧物流仓储供应链等项目建设,推广智慧物流组织模式创新,推动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构建“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智慧物流新生态。鼓励网络货运平台发展,提高货运组织高效化、集约化程度,由粗放型运力匹配模式转变为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模式。鼓励物流园区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广应用集装技术和托盘化单元装载技术,支持应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物流设施装备。
专栏3—5 现代物流业发展行动 |
生产型物流枢纽建设行动。实施富海物流进出口应急储备中心、国际陆港物流仓储加工基地、陆港公铁水联运物流通道、陆港供应链集散中心、滨河智能物流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大宗物流、保税物流、期货仓储、国际物流等,推进生产型物流枢纽建设。 物流降本增效行动。发挥西北矿产品交易中心等平台作用,支持晟元等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网络货运平台,支持富海等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业务,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同铁路部门对接,争取运价优惠,着力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城市配送模式创新行动。加快京豪物流平罗公共配送中心、京豪物流平罗智能快件箱项目、大武口智能快递柜等项目建设,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面向连锁超市、百货店等各类终端的统仓统配模式;依托贺兰山商场、人民商场、佳品到连锁便利店等商贸物流骨干企业,提高大型商圈和商业连锁企业集中配送比例,建立与新型城市生活消费方式相匹配的末端配送模式。 冷链物流提升行动。依托优鲜尚品社区生鲜+冷链宅配、汇源食品冷链物流项目、平罗货际通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宝丰牛羊肉、滩羊肉牛冷冻储存及冷链运输建设等冷链物流项目,建设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田头市场仓储保鲜设施,鼓励重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整合集聚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存量设施以及农产品流通、生产加工等上下游产业资源,积极申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智慧物流产业链建设行动。依托京豪物流数字物流综合产业园、大宗商品综合性智慧物流仓储供应链项目、数字智能物流园等项目,加强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物联网技术,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线上线下融合,提高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水平,构建从产品生产到消费末端的高效服务体系,实现对物流产业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
打造外贸发展高地。紧紧抓住高新区、经开区这两个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培育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外向型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外贸生态圈建设,整合产业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为外经贸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产业配套和营商环境,推动基地不断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打造一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高地。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支持已经开展对外贸易的存量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优化商品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贸易,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组织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进口博览会等展会,引导企业通过“互联网+外贸”的模式稳定国际客户和市场渠道,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与国家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商务厅的联系对接,增强我市出口产品贸易预警能力建设,为外贸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推动制定完善贸易救助措施,及时组织企业了解国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贸易政策,有效规避潜在风险。
培育新兴业态成长。积极培育我市跨境电商企业发展,促进海外仓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跨境电商贸易往来。拓展粉煤灰国外市场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出口转内销的比例,扩大亚麻籽进口业务,培育新兴业态茁壮成长,形成高水平循环产业链模式,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量稳步增长。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积极对接各大金融服务机构开展外贸企业金融支持,争取加大出口企业的出口信用额度,落实好外经贸发展的各项政策,切实加强对新获权进出口企业的业务辅导、政策咨询、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力度,以良好的政策支持引导工作,助推外贸可持续发展。
持续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工作,认真落实“稳外资、稳外贸”重大举措,以“保增长、促发展”为基本思路,进一步优化外资外贸营商环境,切实加强外资企业跟进服务,及时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与问题;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让企业及时了解、掌握政策,帮助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工作;积极组织全市外贸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构建外销平台,增加全市外贸总量。针对小微企业,协助对接有关单位,申请降低服务业小微企业经营成本财政补助,组织专题招聘会解决企业招工用工难题,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提升市场消费活力。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坚持人才引培并举,加大开放型经济、内贸流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完善。加强商务领域重点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依法加大对商务领军人才、优秀专业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再造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取消不必要审批程序。实施新技术新产品监管“松绑”计划,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与质量监管相结合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外贸服务体系改革,建设完善全市统一外贸服务平台。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试点,重点建设一批覆盖线上线下企业的示范型信用信息平台。完善商务领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健全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完善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引导市场化平台开展信用评价活动。培育发展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支持信用调查、信用评估等行业加快发展。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依法完善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及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鼓励商会协会建立会员企业信用档案,推动建立产业上下游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审慎包容的监管体系。鼓励发展直播电商、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实行负面清单和审慎包容的监管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有针对性地弹性监管。建立健全商务领域新业态试错机制,设置安全阀及红线的触发式管理,不断优化管理制度和规则,鼓励企业在试点示范中逐步探索规范相关领域产品、服务及安全标准。优化商务领域新兴产业风险防控机制,科学研判和评估监管中发现的具体问题,通过分类监管、精准监管,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协调,加强本规划组织实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开创新时代商务发展追赶超越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商务局承担规划实施的主体责任,负责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同时为保障规划涉及的多部门、多领域目标任务落实,建立市级各部门、各县区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成立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要把握目标任务要求,增强行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上来,市商务局负责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各县区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监测联动,形成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的合力。要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不断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同推进机制,组织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终期实施评价,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适时调整。
(二)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出台商务领域发展改革政策意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促进内外贸协同发展。加强市、县财政资金对消费升级、内贸流通、对外贸易、商贸服务等商务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研究设立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按照以奖代补、投入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转型、扩大双向投资等。
(三)畅通金融服务。积极协调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商贸流通发展贷款规模,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授信额度。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商务领域创项目,支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信用担保、质押贷款等贸易融资,拓宽商贸流通企业融资渠道。鼓励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企业以及合格的信用担保机构积极面向商贸企业开展业务。建立与金融机构合作关系,以银行贷款贴息或投资补助的方式,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商务领域。积极利用补贴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业务,开展境内外投资展销活动。
(四)加强人才供给。着力加强市、县商务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开放型经济、内贸流通、电子商务、外经贸易、物流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商务行业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商务领军人才、优秀专业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发挥市场化智囊团作用,提升商务系统研究和规划水平。
(五)落实安全保障。统筹经济发展与安全保障相结合,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抓好商贸流通领域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风险、毒品渗透、宗教治理等重大风险防范,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兜住安全发展的底线,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六)强化实施监督。明确规划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夯实各级各部门负责事项,保证“十四五”规划落地生根。强化年度计划与规划的衔接,按照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衔接配合的要求,将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指标体系,结合形势发展确定年度工作重点,明确重大项目实施要求。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主动接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在规划实施中期和末期,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向全社会宣传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鼓励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